东营是随着胜利油田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油城,
东营是黄河三角洲上崛起的一片迷茫中的海市蜃楼,
东营是中国最有前途的石油城。

东营市人口有八十万,其中一半是油田职工或其家属子女,大约四分之一是当地人,还有四分之一则是外来人口,是来下海打工的。

东营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农民,五十年代济南军区在这里建成了军马场;六十年代石油会战,开来了浩浩荡荡的石油大军。可以说山东人的直率豪爽、西北人的粗犷朴实构成了今天东营人的性格。总结起来,东营人可以分为“油、水、土、气”四大类。

首先说“油”。

“油”就是指胜利油田的职工、家属,这些以油田为家的人。油田人的来源初期主要是外地人,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西北人、嘉陵江畔迎朝阳的四川人,后期则主要是来自青岛、济南、潍坊的知识青年。

老一辈石油工人是令人尊敬的一代,他们“天当房、地当床”,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我国第二大油田。他们在“三老四严”、“大庆精神”的氛围中为我国石油工业奉献了青春岁月,是一支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。他们以油田为家,当老前辈说“家”的时候,您千万别以为是指他自己的家。我就弄过一次误会。我刚来油田参加工作时,一位长辈让我带话,说他在家等人。当人来了后,我就让人家去家找他,实际上,是在办公室等着呢。

油田人的协作精神很强,这可算是油田人的一大优点,石油行业是一个大行业,从地震勘探、钻井、测井、采油、作业、集输、石化,到油建、电力、机械、物资等等配套才能正常运转,离开哪个环节都不行,这样就培养了石油人的协作精神,表现在工作上,就是干活不讲条件,先生产、后生活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。在这种大工业环境下熏陶长大的石油子弟,性格比较大气、健谈,乐于帮忙。他们见过的世面多,据说在外地上大学的石油子弟大都当上了班干部。

油田人为人热情,喜欢接触新鲜事物,喜欢跟外地人打交道。人到了生地方自然要问路,在好多地方,问路要问老年人,千万别问大姑娘、小伙子,大姑娘往往不屑一顾地胡乱给你指个方向,而小伙子则会给你指个相反的方向。在东营你就不用担心,问谁都会热情地告诉你。

油田职工虽然对东营没有归属感,却对胜利油田有着强烈的归属感,按说,油田职工子女已经不属于企业,可以自由地寻找工作或创业,但是石油子弟绝少主动出走工作的,而是靠油田分配,依赖思想极强,哪怕是在油田看门、打扫卫生,也不愿出去闯,即使打工也得是油田出面组织的。

油田子弟生在油田,长在油田,可以称作“油生油长”的一代,他们的性格也可以用一个“油”字来概括。油比水金贵,所以油田子弟自然有优越感;他们上市场买东西一般不屑于讨价还价,问价掏钱,十分爽快。不少人提起油田,好像挣很多钱,实际上油田人千元左右的工资算不上很高,但是石油人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大款,特别是在油田出生的子弟,花钱格外冲,他们觉得地下有采不完的石油,兜里有花不完的钱。

要说油田子弟的缺点,也有不少。油嘛自然离不开油滑,有些八面玲珑,盛行拉关系,走后门;油比水密度低,浮在上面,对事业“浮”,不肯踏下心来下苦功夫;再就是干工作有点“粘乎”,非有压力推着才能动,主动性差、依赖性强。这样的缺点是难成大器,就像万金油,到处可用,却治不了大病;好像圆滑的鹅卵石,难当栋梁之材。跟油打交道长了竟然沾染上了油的习气、性质,这倒值得心理学家深入研究。

下来说“水”。

“水”是指地方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非农业人口。他们以黄河三角洲的主人自居,不管你喜不喜欢,只要生活在东营的人肯定都离不开它,就像人们离不开水、采油也离不开注水一样。

东营市跟油田的关系也像水跟油一样难以相容。他们之间不但没有同乡的感觉,而是互相看不起,平时很难谈到一块儿,工作上互相排挤,生活中也绝少通婚。当年东营市刚成立,从油田支援了一批干部到地方工作,如今基本上又都回来了。油田在生产、生活等方面处处受到地方的掣肘,偷油、偷气等现象屡禁不止,且有愈演愈烈之势,客观上说,这是与地方政府的姑息纵容分不开的。
要使油水之间能够相容,那就需要乳化剂,这就是酒。东营这地方喝酒风盛行。在东营人的眼里,只有喝过酒才算认识。“我们喝过酒”就成了认识某人的标志。油田如此,东营市更盛。什么“主陪一大片,副陪单独练”;主陪带三杯,副陪三杯;一碰俩,不碰仨;站着喝酒不算等等,反正是不把客人喝倒,就不算请客。一杯酒能顶多少钱,也是酒场上的常见节目。“工农关系”也成了喝酒的代名词。

然后说“土”。

“土”是指在农村以土地为生的农民。他们是这里最苦的人,土里刨食,大都十分贫穷。我曾经进过附近村里一户人家,土坯房子,家里简直找不到一样看起来能值钱的东西,唯一有点现代化的就是烧天然气的红外线炉。他们一出生就被套上了农民的帽子,即使他们进城做起了生意,也仍然背负着农民的身份。我对他们表示敬意,是因为我就是从农村长大的,父母都是农民。忘记他们,就如同背叛祖先。我企盼他们早日能堂堂正正地成为跟城里人平等的市民。

最后说“气”。

“气”是指来东营做生意、打工挣钱的外来人口。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做着本地人不愿做的各种生意。他们没有东营户口,生不下根,就像空气一样飘忽不定,也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。你不要小看他们,里面藏龙卧虎,大部分非等闲之辈。在路边卖粽子的老人一边唱,一边卖,称自己最喜欢法律,爱替人打官司;卖你西瓜的那位中年人前两年还是东北某大厂的处级干部;推着地排车满街卖姜的小伙子梳着黄色的马尾巴头,也许是一作家在体验生活。

没有文化的城市

首先说说东营的名字。东营市的名字来自本地的一个小村。作为一个地级市,比起邻近的青州、滨州逊色得多。

再说东营的街道名,既不讲究,也不严肃。最初是以全国各地的地名作为街道名,象东西向的“济南路”、“青岛路”、“聊城路”,南北向的多以大山为名,如“泰山路”、“五台山路”、“燕山路”,东营的街道也就像一锅大杂烩,没有什么地方特色。但是前两年随便就改了,叫“北一路”、“北二路”,原来叫起来顺口、听起来响亮的“胜华路”,却改成了“西二路”…而且并不按顺序排列,让人晕头转向,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于叫“五台山路、青岛路”等等。

作为街道的名字,首先应该体现地方特色,尊重历史渊源,好记上口。这种简单胡乱的“东一路、西一路”的叫法本身就是没有文化的体现。我们知道过去的大户人家、有文化的人家给孩子起名字都很重视,有字有号,内涵深厚,只有没文化、不识字的穷人才胡乱起个名字,叫什么“大儿、二儿、三儿…”,“张三、李四、王二麻子”…

再来说说没有方言的口音。

语言是文化的载体,最能代表本地特色是应该说是方言。北京自明清以来长期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,北京话也因此成为普通话的基础。文化的力量是权力难以磨灭的。所以,虽然东北的满族统治中国三百年,却并不能把满语作为国语。语言可以说是文化浮沉消亡的代表。《论语》上有一段话:“子所雅言,《诗》、《书》、执礼,皆雅言也”。意思是说,孔子只有在读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主持典礼仪式时才说“雅言”,雅言就是当时的普通话。当时的政治中心在西安,所以,陕西话就成了官话,孔子当年主持礼仪就是一口陕西话。

而东营则是一座没有方言的城市。东营市的人口绝大部分是移民。中老年人大都乡音难改,仍是老家话,什么胶东话、济南话、四川话,即使改了也是老家味儿的普通话,年轻人则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。当然,来自全国各地、五湖四海的外地人,哪里来的也占不了上风,只有折衷以普通话了。外来人改说东营话的未有所闻,本地方言不但没有同化外地人,反倒成了土气的象征。

东营有一位“诗人”曾经发表过一首诗:“东营一年只刮两次风,一次刮半年。”把东营描写成了蛮荒之地,除了故弄玄虚、为赋新辞强说愁,实在是乏善可陈。东营没有什么原创文化,只是盲目地模仿跟风,广场热、招商热都没有拉下。没有原创文化的城市就像银行职员即使每天经手成万上亿的金钱,却并不能说明他是个富翁。 东营总体上给人的印象就是大财主的公子哥儿,兜里有点钱,不动大脑,实在不招人喜欢;但又一想,他诞生于1983年,不过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儿,帮他顺利度过青春期,走上社会,早日立地成人,也应该是一个东营人的责任和义务。

希望的东营

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他的《读城记》一书中写到,北方的城市是男性化的城市,但是都太老了,希望有一座年轻的城市。我想,这座城市应该就是——东营。

城市害怕的就是千篇一律,没有特色。作家黄碧云说,人在出生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都是面目模糊的,因太靠近死亡的缘故。如果城市面目模糊,缺乏个性,迷失灵魂,那么它的文化生命力也不见得长远。要让过客、让外地人留下深刻印象,就要有灵魂和个性,要有一个简洁易懂的归属。

东营是以石油起家的城市,已经在国人心中建成起了“油城”的概念,因此,东营应该扬长避短,目标明确,以著名的石油城、号称“世界石油之都” 的休斯敦为目标,建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究、石油设备仪器制造为主体的城市,因为中国还缺少这样一座像美国休斯顿一样的石油城。

休斯敦在1901年发现油田以后,工业迅速发展,周围井架林立,管道纵横,炼油和化工工业发达,逐渐形成了美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带。美国30多家最大的石油公司有29家在这里设有总部或分公司,其炼油量占全国的30%以上,乙烯、合成橡胶等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,这里聚集着来自全世界的各大石油公司以及油田技术服务公司,钻探、开发技术名列世界前茅,以制造大型、精良的石油装备闻名于世。

东营应该有选择地吸收石油专业人才、专业机构来东营。招商引资也不要有奶便是娘,要为对方着想,一个产业没有相关的人才,没有就近的市场,是很难发展起来的。因为市场需要扎堆效应、聚集效应、马太效应,放着金字招牌不用,舍近求远,好比守着金山要饭吃。从长远地说,可以规避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风险,这样即使东营地下石油枯竭以后,只要有先进的石油专业人才和设备基础,东营依然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。

从“油城”的角度来看,东营实际上有着极佳的天然优势。

从地理位置上来看,处于中国南北的中部,南来北往都不偏远。东营市很大,面积有8000多平方公里,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,给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。黄河入海口经过东营人三十多年的治理,黄河口不再肆意摆动,黄河已经从一条害河,变成了一条流金淌银的宝贝河。黄河不仅给东营带来的宝贵的水资源,还从千里之外携来泥沙,使黄河口滩日夜不停地地往大海延伸。淤积的土地不但使东营的面积不断扩大,还给浅海油田的开发带来极大的好处,现在的入海口处底下就是一个油田,叫新滩油田,待淤成陆地后,就使海上采油变成陆上采油,节约采油成本。

东营还是一个滨海城市,四季分明,气候宜人。这里有海滩海浪,有河滩湿地,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有华北最大的槐树林。春天,槐香四溢,蜜蜂飞舞;夏天,绿荫遍地,生机盎然;秋天,红柳吐絮,芦花摇曳;冬天,天鹅鸣空,雪花飘飘。由于东营是一个天然气做燃料的城市,没有什么污染工业,是国内难得的清洁城市。

东营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,广饶县的营子遗址和傅家遗址有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遗迹,广饶还是军事家孙子故里,有木结构的南宋大殿,还有自西汉起的博士世家。由于东营是一座移民城市,各种文化的融合而最容易产生创新的文化。

东营地处油田密布的渤海湾,胜利油田作为全国第二大油田有两万多口油水井,年产三千万吨的油气产量,给石油科研和设备制造既就近提供了方便的试验场所,也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。

全国重点大学—石油大学,可以提供大量的石油专业人才、先进技术和信息资源,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。

……

有一天,我做了一个梦,东营改名东油市,济南路改成“胜利大街”,西四路改叫“石油路”,西二路恢复胜华路,原青岛路改为“石大路”,北二路改称“大庆路”,东一路改成“辽河路”南一路改名“中原路”,保留黄河路……我站在位于胜利大街和石油路交叉路口的三层立交桥上,目睹石油路上车水马龙,一派石油滚滚流成河的气势,不由得心潮澎湃…

啊!东营市,丰厚的石油是你的命脉,奔流的黄河是你的血液,富饶的三角洲是你的躯干,浩瀚的大海是你的胸怀,你的前途必将灿烂辉煌!